作文详情页
更多精彩优秀作文,尽在赶考状元App
查看>
文学长路:少年的困惑与追寻
大学 写作
5245

期中试卷发下来时,我盯着作文栏的红色批注发怔。36分的数字在纸面上微微晕染,像一滴未干的泪痕。走廊里传来其他班级的朗读声,"路漫漫其修远兮"的句子穿过玻璃窗,轻轻叩击着我攥紧试卷的手背。

每当翻看文学杂志上那些获奖作品,我总会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。韩寒在《三重门》里写少年撞破南墙的倔强,郭敬明用华丽词藻编织青春幻梦,可当我在考场上铺开稿纸时,监考老师腕表的滴答声总比灵感来得更准时。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宣传海报贴在公告栏半年了,边角已微微卷起,像片等待破茧的枯叶。

前日整理旧书,翻到莫言在诺贝尔颁奖礼上的演讲词。他说:"文学最大的用处,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。"这话让我想起校门口书店里成堆的"满分作文模板",那些被荧光笔划满重点的范文集,是否正在把文字的灵性装订成标准答案?当我们在议论文里熟练运用"总分总"结构时,是否也给自己戴上了无形的镣铐?

晚自习时瞥见邻桌女生在稿纸上写诗,台灯光晕里漂浮着细小的尘埃,像散落的星子停驻在她笔尖。我忽然想起语文老师常说的"无用之美",那些不为应试而生的文字,或许才是真正的文学火种。就像《诗经》里"蒹葭苍苍"的水岸,从来不需要标准化的赏析模板。

放学时经过图书馆,看见几个男生正搬运新到的《鲁迅全集》。深蓝色封皮在暮色中泛着微光,让我想起先生说的:"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"摸着书包里皱巴巴的试卷,我忽然觉得,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用不同的方式,为文学踏出新的小径。

分享给朋友
思路解析(思维脑图)
相关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