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上《培根随笔》的那一刻,窗外的夕阳正将余晖洒在书页上。那些关于人生的哲思,像细碎的尘埃在光束中跳跃,忽然让我想起《论语》里的那句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。十五岁的我或许尚未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,但表姐的离开,却让我触摸到了它的重量。
记忆中的表姐总爱穿白裙子,笑起来时眼尾会微微上扬。去年深秋,她像一片过早凋零的银杏叶,从十七楼坠落。葬礼那天,小姨攥着她初中时获得的书法奖状,指甲几乎要掐进相框的木头里。我盯着黑白照片里那张青春的面庞,忽然发现她嘴角的梨涡竟和我是那样相似。
“人生天地间,忽如远行客。”她曾在作文里引用过这句诗。可当她在遗书中写下“世界太冷”时,却忘了书桌抽屉里还藏着我们去年互赠的生日贺卡,忘了巷口早餐店阿婆总会给她多盛半勺糖芋苗。她像一只固执的飞蛾,认定黑暗是唯一的归宿,却不肯转身看看身后摇曳的烛火。
如今的傍晚,我常骑车穿过护城河。卖糖画的老人手腕翻飞,金黄的糖丝勾勒出蝴蝶的翅膀;刚放学的孩童蹲在石阶上,用树枝拨弄迁徙的蚂蚁队列。这些细小的生机,让我想起生物课上老师说过的话:“单细胞生物尚且努力分裂增殖,人类又怎能轻言放弃?”表姐永远停在了十八岁,但河边的柳树年年抽新芽,图书馆门前的流浪猫上个月刚生了一窝崽。
夕阳沉入地平线时,天际的云层泛起温柔的藕荷色。我忽然明白,生命从不是独幕剧。我们的每一次微笑、每一声问候,都在无形中编织着与他人命运的丝线。就像春风托起蒲公英的种子,就像路灯照亮夜归人的脚步——活着本身,便是对世界最深情的回馈。
---
合上《培根随笔》的那一刻,窗外的夕阳正将余晖洒在书页上。那些关于人生的哲思,像细碎的尘埃在光束中跳跃,忽然让我想起《论语》里的那句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。十五岁的我或许尚未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,但表姐的离开,却让我触摸到了它的重量。
记忆中的表姐总爱穿白裙子,笑起来时眼尾会微微上扬。去年深秋,她像一片过早凋零的银杏叶,从十七楼坠落。葬礼那天,小姨攥着她初中时获得的书法奖状,指甲几乎要掐进相框的木头里。我盯着黑白照片里那张青春的面庞,忽然发现她嘴角的梨涡竟和我是那样相似。
“人生天地间,忽如远行客。”她曾在作文里引用过这句诗。可当她在遗书中写下“世界太冷”时,却忘了书桌抽屉里还藏着我们去年互赠的生日贺卡,忘了巷口早餐店阿婆总会给她多盛半勺糖芋苗。她像一只固执的飞蛾,认定黑暗是唯一的归宿,却不肯转身看看身后摇曳的烛火。
如今的傍晚,我常骑车穿过护城河。卖糖画的老人手腕翻飞,金黄的糖丝勾勒出蝴蝶的翅膀;刚放学的孩童蹲在石阶上,用树枝拨弄迁徙的蚂蚁队列。这些细小的生机,让我想起生物课上老师说过的话:“单细胞生物尚且努力分裂增殖,人类又怎能轻言放弃?”表姐永远停在了十八岁,但河边的柳树年年抽新芽,图书馆门前的流浪猫上个月刚生了一窝崽。
夕阳沉入地平线时,天际的云层泛起温柔的藕荷色。我忽然明白,生命从不是独幕剧。我们的每一次微笑、每一声问候,都在无形中编织着与他人命运的丝线。就像春风托起蒲公英的种子,就像路灯照亮夜归人的脚步——活着本身,便是对世界最深情的回馈。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