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门口的栀子花开了又谢,教室里粉笔灰簌簌落在课本上。十六岁的我常常对着窗外的云发呆,思考着青春里最朴素的课题:该追逐当下的欢愉,还是选择延迟满足的奋斗?
记得初一那年,我总爱在数学课偷偷看漫画。那时觉得公式符号枯燥如秋蝉,漫画里的冒险世界才充满生机。直到期中考试那天,我攥着填满空白的试卷,看见前排同学自信地转着笔尖,突然想起《论语》里那句"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"。阳光斜斜地照在课桌上,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时光从指缝溜走的触感。
初二暑假参加山区支教时,有个叫小芳的女孩让我至今难忘。她每天要翻两座山来上课,书包里装着喂猪的野菜,却总能在晨读时第一个背完课文。她告诉我:"姐姐,我阿妈说读书就像种玉米,现在埋下的种子,要等明年才能尝到甜。"那个瞬间,我仿佛看见露珠在玉米叶上折射出七色光,忽然懂得有些快乐需要时间的酝酿。
现在的我渐渐明白,青春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。就像体育课跑八百米,既要咬牙坚持最后冲刺的酸痛,也要享受清风拂面的惬意。去年参加辩论赛时,我们团队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两个月,但当聚光灯打在身上的那一刻,那些查资料的困倦、改稿子的焦灼,都化作了领奖台上相视而笑的星光。
窗台上的多肉植物正在抽出新芽,我轻轻抚过英语单词本卷起的书角。或许青春最美的模样,就是在该扎根时默默积蓄力量,在花开时节坦然拥抱阳光。就像溪流穿越山石的磨砺终成江河,我们在疼痛与欢欣的交织中,终将遇见更辽阔的海洋。
校门口的栀子花开了又谢,教室里粉笔灰簌簌落在课本上。十六岁的我常常对着窗外的云发呆,思考着青春里最朴素的课题:该追逐当下的欢愉,还是选择延迟满足的奋斗?
记得初一那年,我总爱在数学课偷偷看漫画。那时觉得公式符号枯燥如秋蝉,漫画里的冒险世界才充满生机。直到期中考试那天,我攥着填满空白的试卷,看见前排同学自信地转着笔尖,突然想起《论语》里那句"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"。阳光斜斜地照在课桌上,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时光从指缝溜走的触感。
初二暑假参加山区支教时,有个叫小芳的女孩让我至今难忘。她每天要翻两座山来上课,书包里装着喂猪的野菜,却总能在晨读时第一个背完课文。她告诉我:"姐姐,我阿妈说读书就像种玉米,现在埋下的种子,要等明年才能尝到甜。"那个瞬间,我仿佛看见露珠在玉米叶上折射出七色光,忽然懂得有些快乐需要时间的酝酿。
现在的我渐渐明白,青春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。就像体育课跑八百米,既要咬牙坚持最后冲刺的酸痛,也要享受清风拂面的惬意。去年参加辩论赛时,我们团队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两个月,但当聚光灯打在身上的那一刻,那些查资料的困倦、改稿子的焦灼,都化作了领奖台上相视而笑的星光。
窗台上的多肉植物正在抽出新芽,我轻轻抚过英语单词本卷起的书角。或许青春最美的模样,就是在该扎根时默默积蓄力量,在花开时节坦然拥抱阳光。就像溪流穿越山石的磨砺终成江河,我们在疼痛与欢欣的交织中,终将遇见更辽阔的海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