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文详情页
更多精彩优秀作文,尽在赶考状元App
查看>
卧龙未醒时
诸葛亮
4612

山间的晨雾还未散尽,隆中草庐的竹帘被风掀起一角。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放下手中的《六韬》,望着檐角垂落的雨滴出神。人们总说他用智慧照亮了三国,却不知在那方茅檐下,他也有过整夜整夜数着星子的时刻。

如果历史打了个盹,让徐庶不曾举荐,刘备没有三顾。那么这位被后人称作"卧龙"的青年,或许会守着几亩薄田,在春种秋收间看着竹简泛黄。晨起时用露水煮茶,黄昏时教孩童认字,偶尔在溪边垂钓,听樵夫讲些襄阳城的传闻。那些惊心动魄的锦囊妙计,大概会变成教邻家幼童解九连环的游戏。

那年冬天特别冷,鹅毛雪压弯了竹枝。油灯把影子投在竹简上,晃得像是千军万马。书童第五次来催:"先生,炭火要尽了。"他揉着酸胀的太阳穴,忽然听见山外传来隐约的马蹄声——当然,这只是竹枝折断的响动。案头的《九州图志》摊开着,荆州那页的批注墨迹犹新。

建安十二年的桃花开得格外早。诸葛亮在田埂上直起腰,看着自己沾满春泥的布鞋笑了笑。南阳的农夫都知道,西边山坳里的诸葛先生会修水车,能治耕牛,还写得一手好碑文。有时里正来讨教年景,他会站在刚插完秧的水田边,指着远山说些"云气"、"地脉"的学问。

当五丈原的秋风吹灭最后一盏军帐灯时,隆中山脚的野菊正开得灿烂。那个平行时空里的孔明先生,或许正在给新收的徒弟讲解《梁父吟》。他不会知道,自己在某个故事里曾借来东风,也不会梦见出师表上的泪痕。历史像条分叉的河,有人踏浪而行,有人在岸边拾贝。

千年后的我们站在河岸回望,突然懂得:有些星辰注定要照亮长夜,也有些星子,宁愿化作黎明前的薄霜。就像山涧晨雾里的一声叹息,散在竹林深处,却让整座山都变得潮湿。

分享给朋友
思路解析(思维脑图)
相关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