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雾未散时,青石板路上就响起了沙沙的脚步声。阿七总是佝偻着背,像张拉满弦的弓。镇上的孩子都喊他"骆驼七",倒不是存心取笑,只是他那弯成月牙的脊梁,总让人想起沙漠里负重前行的驼峰。
篾条编的背篼浸着三代人的汗渍,在阿七肩头勒出深红的印子。六岁生辰那日,父亲将粗麻绳绕在他稚嫩的肩胛骨上,绳结里坠着祖传的训诫:"背得动山的人,才配当咱家的儿郎。"春去秋来,阿七的竹篓从装鹅卵石换成铁砂袋,最后压上了整块青石磨盘。学堂窗外的蝉鸣,巷口的糖画摊,都成了可望不可及的风景。
十年光阴在脊椎的哀鸣中流逝。当阿七终于能背着石碾健步如飞时,却发现市集上早已有了驮着铁鼎的张三,扛着石碑的李四。父亲浑浊的眼珠里映着他蜷曲如虾米的影子:"弯得最低的稻穗,才是最饱满的。"阿七摸着后颈凸起的骨刺,忽然觉得这弯了十七年的脊梁,竟像极了山崖上被风雨拧弯的老松。
某个霜重的黎明,阿七的背篼永远停在了半山腰。后来人们在石阶缝里发现几粒山核桃,许是他准备带给卧病的母亲。而山脚下,更多稚嫩的肩膀正套上崭新的背带,在晨光中弯成相似的弧度。
望着教室窗外挺立的雪松,我时常想起那些被压弯的脊梁。或许真正的成长不该是负重竞赛,而该像松针承接晨露那般,既懂得承载的分量,更保有舒展的姿态。当春风吹过山岗时,愿每株青松都能笔直地拥抱阳光。
晨雾未散时,青石板路上就响起了沙沙的脚步声。阿七总是佝偻着背,像张拉满弦的弓。镇上的孩子都喊他"骆驼七",倒不是存心取笑,只是他那弯成月牙的脊梁,总让人想起沙漠里负重前行的驼峰。
篾条编的背篼浸着三代人的汗渍,在阿七肩头勒出深红的印子。六岁生辰那日,父亲将粗麻绳绕在他稚嫩的肩胛骨上,绳结里坠着祖传的训诫:"背得动山的人,才配当咱家的儿郎。"春去秋来,阿七的竹篓从装鹅卵石换成铁砂袋,最后压上了整块青石磨盘。学堂窗外的蝉鸣,巷口的糖画摊,都成了可望不可及的风景。
十年光阴在脊椎的哀鸣中流逝。当阿七终于能背着石碾健步如飞时,却发现市集上早已有了驮着铁鼎的张三,扛着石碑的李四。父亲浑浊的眼珠里映着他蜷曲如虾米的影子:"弯得最低的稻穗,才是最饱满的。"阿七摸着后颈凸起的骨刺,忽然觉得这弯了十七年的脊梁,竟像极了山崖上被风雨拧弯的老松。
某个霜重的黎明,阿七的背篼永远停在了半山腰。后来人们在石阶缝里发现几粒山核桃,许是他准备带给卧病的母亲。而山脚下,更多稚嫩的肩膀正套上崭新的背带,在晨光中弯成相似的弧度。
望着教室窗外挺立的雪松,我时常想起那些被压弯的脊梁。或许真正的成长不该是负重竞赛,而该像松针承接晨露那般,既懂得承载的分量,更保有舒展的姿态。当春风吹过山岗时,愿每株青松都能笔直地拥抱阳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