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西的山水间藏着许多故事,就像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总让人魂牵梦萦。其实在我记忆深处也藏着这样一个地方——费家渡,村里人都亲切地唤它"费渡"。
记得村口有块青灰色的大石头,足有两人高。石面被岁月磨得发亮,雨水冲刷出的纹路像老人手背的褶皱。"费渡"两个行楷大字深深镌刻其中,逢着落霞时分,字缝里的青苔会泛起金绿色的光。石旁的老槐树最是有趣,树根如蟒蛇盘踞石基,枝条却像顽童伸着手臂,总把过路人的草帽勾上半空。
顺着石子路往深处走,会遇见三条岔道交汇的土岗子。这岗子原是防洪的堤坝,后来成了我们孩童的瞭望台。夏日午后蝉鸣震耳,我总爱躺在岗顶的草坡上。左边是泛着银光的稻田,风过时绿浪翻涌,能看见白鹭贴着稻穗低飞;右边是明镜般的湖泊,蜻蜓点水荡起的涟漪,总把倒映的云朵揉成棉花糖。
沿着岗子往下走半里地,就能望见滁河渡口。青石台阶被船绳勒出道道凹痕,褪色的蓝布旗在桅杆上猎猎作响。摆渡的老汉常坐在石墩上抽旱烟,烟袋锅磕在石头上叮当响。对岸是安徽地界,柳荫下总停着几辆驮满瓜果的板车,空气里浮动着清甜的香气。
这些年渡口架起了新桥,可我还是怀念木头渡船吱呀摇晃的节奏。就像《老人与海》里说的,有些地方看着平凡,却藏着大海般的深意。每当我站在石岗上眺望,总觉得费渡的清风会穿过时光,轻轻拂去心上的尘埃。
湘西的山水间藏着许多故事,就像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总让人魂牵梦萦。其实在我记忆深处也藏着这样一个地方——费家渡,村里人都亲切地唤它"费渡"。
记得村口有块青灰色的大石头,足有两人高。石面被岁月磨得发亮,雨水冲刷出的纹路像老人手背的褶皱。"费渡"两个行楷大字深深镌刻其中,逢着落霞时分,字缝里的青苔会泛起金绿色的光。石旁的老槐树最是有趣,树根如蟒蛇盘踞石基,枝条却像顽童伸着手臂,总把过路人的草帽勾上半空。
顺着石子路往深处走,会遇见三条岔道交汇的土岗子。这岗子原是防洪的堤坝,后来成了我们孩童的瞭望台。夏日午后蝉鸣震耳,我总爱躺在岗顶的草坡上。左边是泛着银光的稻田,风过时绿浪翻涌,能看见白鹭贴着稻穗低飞;右边是明镜般的湖泊,蜻蜓点水荡起的涟漪,总把倒映的云朵揉成棉花糖。
沿着岗子往下走半里地,就能望见滁河渡口。青石台阶被船绳勒出道道凹痕,褪色的蓝布旗在桅杆上猎猎作响。摆渡的老汉常坐在石墩上抽旱烟,烟袋锅磕在石头上叮当响。对岸是安徽地界,柳荫下总停着几辆驮满瓜果的板车,空气里浮动着清甜的香气。
这些年渡口架起了新桥,可我还是怀念木头渡船吱呀摇晃的节奏。就像《老人与海》里说的,有些地方看着平凡,却藏着大海般的深意。每当我站在石岗上眺望,总觉得费渡的清风会穿过时光,轻轻拂去心上的尘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