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径场边的塑胶跑道被烈日晒得发烫,我盯着电视里重播的奥运赛事,突然想起老师常说的那句话:"跑道上的每个脚印,都是写给天空的情书。"
上个月看举重比赛时,有个画面总在眼前晃。哥伦比亚大叔奥斯卡第三次挺举失败后,跪在举重台上抹眼泪,汗水把运动服浸得透亮。他脖子上挂着四枚奥运纪念章,从2008北京到2021东京,像串会发光的葡萄。解说员说他37岁了,这是最后一次参赛。我突然觉得,那些金属片碰撞的叮当声,比金牌还动听。
记得去年体育课上跑800米,最后一圈实在迈不开腿。当时广播站正在放冬奥会特辑,有个叫张嘉豪的面包师傅说:"就算拿不到入场券,也要把滑雪板擦得锃亮。"这句话让我咬着牙冲过了终点线。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这位没进国家队的普通人,自己攒钱参加了23站世界杯。
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,坦桑尼亚选手约翰·史蒂芬·阿克瓦立摔得膝盖渗血,仍坚持用绷带固定伤腿完成比赛。当他跛着脚跑进空荡荡的体育馆时,月光已经代替了夕阳。守在场馆里的工作人员全体起立鼓掌,有个摄影师拍下了他运动鞋上斑驳的血迹,那张照片现在挂在我们学校的走廊里。
顾拜旦爷爷说过,奥运圣火是为所有参赛者而燃。就像我们班运动会,拿冠军的会得到金灿灿的奖状,但班主任也给摔破膝盖还坚持接力的小芳发了"拼搏之星"的贴纸。那枚小小的贴纸别在她校服上,比任何奖牌都闪亮。
起跳板前的深呼吸,泳池边的热身运动,这些细微的坚持比记分牌更动人。当我们在课桌前解不开数学题时,在操场练不好三步上篮时,那些没有登上领奖台的运动员就像夜空的繁星,虽然叫不出名字,却始终在照亮追梦的路。
田径场边的塑胶跑道被烈日晒得发烫,我盯着电视里重播的奥运赛事,突然想起老师常说的那句话:"跑道上的每个脚印,都是写给天空的情书。"
上个月看举重比赛时,有个画面总在眼前晃。哥伦比亚大叔奥斯卡第三次挺举失败后,跪在举重台上抹眼泪,汗水把运动服浸得透亮。他脖子上挂着四枚奥运纪念章,从2008北京到2021东京,像串会发光的葡萄。解说员说他37岁了,这是最后一次参赛。我突然觉得,那些金属片碰撞的叮当声,比金牌还动听。
记得去年体育课上跑800米,最后一圈实在迈不开腿。当时广播站正在放冬奥会特辑,有个叫张嘉豪的面包师傅说:"就算拿不到入场券,也要把滑雪板擦得锃亮。"这句话让我咬着牙冲过了终点线。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这位没进国家队的普通人,自己攒钱参加了23站世界杯。
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,坦桑尼亚选手约翰·史蒂芬·阿克瓦立摔得膝盖渗血,仍坚持用绷带固定伤腿完成比赛。当他跛着脚跑进空荡荡的体育馆时,月光已经代替了夕阳。守在场馆里的工作人员全体起立鼓掌,有个摄影师拍下了他运动鞋上斑驳的血迹,那张照片现在挂在我们学校的走廊里。
顾拜旦爷爷说过,奥运圣火是为所有参赛者而燃。就像我们班运动会,拿冠军的会得到金灿灿的奖状,但班主任也给摔破膝盖还坚持接力的小芳发了"拼搏之星"的贴纸。那枚小小的贴纸别在她校服上,比任何奖牌都闪亮。
起跳板前的深呼吸,泳池边的热身运动,这些细微的坚持比记分牌更动人。当我们在课桌前解不开数学题时,在操场练不好三步上篮时,那些没有登上领奖台的运动员就像夜空的繁星,虽然叫不出名字,却始终在照亮追梦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