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巴车缓缓停靠时,我贴着车窗数马路上的车辆。周末的南京城本该车水马龙,此刻却安静得能听见梧桐叶摩擦的沙沙声。灰色云层压着纪念馆的轮廓,入口处那座雕像突然撞进视线——母亲用开裂的手掌托着幼小的躯体,破布般的衣角被风掀起,却再没有婴儿的啼哭能穿透这片凝固的哀伤。
水泥台阶上散落着零星的野菊花。跟着队伍慢慢挪动时,我的帆布鞋总在避开那些被踩扁的花瓣。转角处的青铜群像让我屏住呼吸:老爷爷背着中箭的老伴,僧人颤抖着合十念经,井口还挂着少女的半截碎花头绳。解说器里传来沙沙的电流声:“1937年冬天的南京,平均每12秒就有一盏生命之灯熄灭。”
黑暗展厅里的玻璃柜亮着惨白的光。两张泛黄的全家福上,戴瓜皮帽的男孩抱着布老虎,穿旗袍的姑娘正在给月季浇水。可旁边陈列着的,却是锈迹斑斑的刺刀和密密麻麻的名单墙。当“百人斩”比赛的血字战报出现在投影幕上时,前排同学的书包突然重重砸在地上——原来我们都攥紧了拳头。
走出压抑的甬道时,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。和平广场的白鸽掠过青铜雕塑手中的橄榄枝,我蹲下身系鞋带,发现石缝里钻出一簇明黄色的蒲公英。起身时听见老师在说:“纪念馆的设计师特意保留了这片野花,他说破土而出的生命力,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。”
大巴车缓缓停靠时,我贴着车窗数马路上的车辆。周末的南京城本该车水马龙,此刻却安静得能听见梧桐叶摩擦的沙沙声。灰色云层压着纪念馆的轮廓,入口处那座雕像突然撞进视线——母亲用开裂的手掌托着幼小的躯体,破布般的衣角被风掀起,却再没有婴儿的啼哭能穿透这片凝固的哀伤。
水泥台阶上散落着零星的野菊花。跟着队伍慢慢挪动时,我的帆布鞋总在避开那些被踩扁的花瓣。转角处的青铜群像让我屏住呼吸:老爷爷背着中箭的老伴,僧人颤抖着合十念经,井口还挂着少女的半截碎花头绳。解说器里传来沙沙的电流声:“1937年冬天的南京,平均每12秒就有一盏生命之灯熄灭。”
黑暗展厅里的玻璃柜亮着惨白的光。两张泛黄的全家福上,戴瓜皮帽的男孩抱着布老虎,穿旗袍的姑娘正在给月季浇水。可旁边陈列着的,却是锈迹斑斑的刺刀和密密麻麻的名单墙。当“百人斩”比赛的血字战报出现在投影幕上时,前排同学的书包突然重重砸在地上——原来我们都攥紧了拳头。
走出压抑的甬道时,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。和平广场的白鸽掠过青铜雕塑手中的橄榄枝,我蹲下身系鞋带,发现石缝里钻出一簇明黄色的蒲公英。起身时听见老师在说:“纪念馆的设计师特意保留了这片野花,他说破土而出的生命力,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。”